时间:2022/12/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 http://m.39.net/pf/a_4778971.html

工美产业创新转型案例

四、跨界合作与品牌打造

1.福建莆田“藏云堂”

“藏云堂”是福建木雕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由莆田木雕艺人林建军于年创立。林建军的师傅辈,多出身于工艺美术国营厂,转体改制后独立创业,多采取家庭作坊的运营方式,靠“大师”声誉赢得客户。与之不同,林建军的木雕工坊创新、企业管理、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学习,整体提升企业的设计和管理水平。由于品牌运作成功,“藏云堂”除在莆田工艺美术城、上海云洲古玩城两地设立直营店外,还在北京、厦门和深圳等地设有多家加盟店。

在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方面,藏云堂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材料、工艺和创作方面走精品路线,靠高端作品打品牌、建声誉;另一方面兼顾中段消费市场,推出走入现代生活的首饰、文房用具及木雕衍生品。为降低成本,同时又不拉低品质、香料产品等。年,林建军以“藏云堂”为品牌支撑,打造了手工艺文创平台“莆作”,汇集了莆田、仙游两地能工巧匠创作的众多优秀工艺制品、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延伸和扩大。藏云堂成立以来,借助莆田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促进莆田木雕文化品牌建设。一方面,通过改进和适应旅游市场需要的木雕陈设工艺品,扩大产品在莆田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依托国家及福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各类工艺博览会、非遗文化节等平台,拓宽莆田木雕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

毋庸置疑,传统手工艺企业在当下正面临创新不易、企业转型难等诸多现实问题,众多企业因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破产。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一批新生代的传统工艺从业者适应时代步伐,在自己的创作及经营、管理中融入全新的理念,开辟了一条品牌创新之路,藏云堂便是一例。另外,当下兴起的手工创意坊、私人手工设计工作室及微小型工艺美术企业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创新转型创造了诸多可能性。

(参见:《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

2.四川渠县“刘氏竹编”

竹编是四川渠县渠江镇一带颇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当地传统竹编产业自古以来便极为发达。20世纪80年代,渠县竹编艺人刘嘉峰在秉承成都“瓷胎竹编”和自贡“龚扇”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将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融于一体,自成一家,创立“刘氏竹编”。年,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前身系四川省渠县工艺美术厂)正式成立,刘氏竹编得以产业化发展。

刘嘉峰先生的小儿子刘江,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曾在北京从事设计工作近十年,后回川继承其竹编事业。与父辈不同,这位70后的年轻人更加专注于传统竹文化的挖掘及产品的创新转型。在秉承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刘江带领设计团队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改良传统竹编工艺,催生符合现代生活美学的竹编产品,促进传统竹编工艺的存续与转型升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刘氏竹编现已成为一家拥有十余位产品设计师、近百位技术人员的竹编企业,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万元左右。

追求卓越品质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然而,低水平竞争环境中,很多工艺产品流水线生产,忽视了产品的品质与个性,甚至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竹编产业也不例外。现在,在国内诸多旅游胜地的工艺品销售商店,我们难以寻得一两件令人满意的工艺制品。从长远的角度看,一味地向低端市场妥协,只会让手工艺品成为简单的机械复制品,贬低手工艺的价值。为了创作一件让顾客爱不释手的竹编工艺品,刘江在产品设计时始终坚持“三品”,即品质、品位、品牌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与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是吻合的。

(参见:《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9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