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李云正在制作豆制品(受访单位提供)

走进大同市灵丘县武灵镇魁见村的香万家豆制品加工坊,豆香四溢,只见加工坊白茫茫一片,师傅们正按照工序泡豆杀沫、去渣、煮浆、点浆、压制、切块……一块块酸浆豆腐即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50岁的李云是香万家豆制品加工坊创始人,也是魁见村李家酸浆豆腐的第五代传承人。酸浆豆腐工艺复杂,单从点脑就比卤水豆腐费工,更不用说还要回烧,因此,随着机制豆腐的问世,很多人放弃了酸浆豆腐。   

  酸浆豆腐是流传了上千年的豆腐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区别于盐卤豆腐和石膏豆腐,其色泽、口感、形态优于其他豆腐。“用酸浆点制的豆腐不含豆腥味,具有口感滑嫩、豆香浓郁、久煮不烂、入油锅越炸越大、保存时间较长等优点。”说起自家做豆腐手艺,李云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他家已有余年做豆腐的历史,自己从小耳濡目染,15岁就跟着爷爷和父亲用祖传手艺制作。在做豆腐过程中盛出来的浆水,放在一个专用缸内,由自身的乳酸菌发酵作用而变酸即为“酸浆”。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循环使用流传至今。用酸浆做豆腐的原理类同于用“面肥”来蒸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物质,可谓原生态食品。   

  酸浆豆腐工艺复杂讲究,需要一定的技术功底才能做好。尤其发酵酸浆,发不出好的酸浆就做不出口感好的酸浆豆腐。而且酸浆的酸度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是酸浆豆腐技术难掌握的一个原因。优质山泉水邂逅本地优质大豆,碰撞出浓郁洁白的头道原浆,经过泡豆杀沫、去渣、煮浆、点浆、压制、切块等8道工序,历经8个小时后,生产出一块块口感嫩滑、豆味醇香、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的酸浆豆腐。

  人生最苦三件事,“打铁、撑船、磨豆腐”,李云坚守匠心,传承初心,由最初的手推木车、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到租下铺面,并取名香万家豆制品,这个过程他用了30年。今年,李云申报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年,李云承古开新,将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严格品控体系,打造面向京津冀晋的豆制品品牌。“原料上,我们严格选用非转基因大豆,现在一天要用掉1吨的豆子来做豆腐、豆腐干、炸豆腐等,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大同市各县区,忻州市,以及河北省涞源县、蔚县、阳原县等地,年利润万元,厂里有20名工人,都来自周边村庄,大家平均年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李云自豪地说,他们专营豆制品,就是要把擅长的产品做精、做好、做强,打造绿色生态豆制品,为百姓提供放心产品。将继续以质量求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大同晚报记者辛雅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9026.html
------分隔线----------------------------